*古代诗歌发展史
*古代诗歌发展史
(一)先秦时期
*的诗歌产生于文字发明之前,它是在人们的劳动、歌舞中渐渐形成和
发展起来的。诗歌的源头是歌谣,上古时代只在口头传唱,没有文字记录。
原始的诗歌基本上没有被记录下来。<吴越春秋>中<勾践*谋外传>所
载的<*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宍,古„肉‟字,指鸟兽之类猎物)"被认为是比较原始的猎歌,但这也仅仅是猜测。
先秦诗歌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口头到书面、从民间到宫廷、从集体歌唱到
诗人创作的漫长过程。
1。<诗经>
周王朝为了制礼作乐,设有专门的采诗官,春秋两季到各地搜集歌谣;贵
族为了祭祖、宴客、出兵、打猎、讽喻等目的做诗、献诗,在公元前6世纪左右编成<诗>。<诗>是*最早的诗歌总集,共有诗歌305首(另外还有6篇有题目无内容,即有目无辞,称为笙诗),因此又称[诗三百",从汉朝汉武帝起儒家将其奉为经典,因此称为<诗经>。汉朝毛亨、毛苌曾注释<诗经>,
因此又称<毛诗>。<诗经>中的诗的作者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
<诗经>所录诗歌时间跨度长,从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纪)直至春秋中叶(公元前6世纪)500多年的社会生活,涵盖地域广泛,黄河以北直至江
汉流域的都有。汉时,先有鲁、齐、韩三家诗,立于学官,后有<毛诗>。<毛
诗>盛行后,齐、鲁、韩三家诗先后亡佚。历代解<诗经>者颇多,较好的有
宋朱熹<诗集传>、清王夫之<诗经俾疏>、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王先慊
<诗三家义集疏>等。
<诗经>分<风>、<雅>、<颂>三部分。<风>又称<国风>,一共有15组,称为十五国风,是出自各地的民歌。[风"本是乐曲的统称。15组国风并不是15个国家的乐曲,而是十几个地区的乐曲。国风包括周南、召南、邶、
鄘、卫、王、郑、桧、齐、魏、唐、秦、豳、陈、曹的乐歌,共160篇。国风是当时当地流行的歌曲,带有地方*彩。从内容上说,大多数是民歌。作者大
多是民间歌手,但是也有个别贵族。这一部分文学成就最高,有对爱情、劳动
等美好事物的吟唱,也有怀故土、思征人及反*、反欺凌的怨叹与愤怒。<雅>
共105篇,分为<大雅> 31篇和<小雅>74篇,多为贵族祭祀之诗歌,祈丰
年、颂祖德。[雅"有[正"的意思,把这种音乐看作[正声",意在表明和其他地方音乐的区别。<小雅>中也有部分民歌。<颂>则为宗庙祭祀之诗歌,是贵族
在家庙中祭祀鬼神、赞美治者功德的乐曲,在演奏时要配以舞蹈。又分为<周
颂>、<鲁颂>和<商颂>,共40篇。其中<周颂>31篇,认为可能是西周时的作品、多作于周昭王、周穆王以前;<鲁颂>4篇,认为可能是鲁僖公时的
作品;<商颂>则认为是春秋以前宋国的作品。<雅>、<颂>中的诗歌,对我们
考察早期历史、宗教与社会有很大价值。
关于<诗经>中诗的分类,有[四始六义"之说。[四始"指<风>、<大雅>、<小雅>、<颂>的四篇列首位的诗。[六义"则指[风、雅、颂,赋、比、兴"。
[赋、比、兴"是<诗经>的表现手法。[赋"是直陈其事,描述一件事情的经过。[比"是打比方,用一个事物比喻另一个事物。[兴"是从一个事物联想到另外一件事物。
孔子曾概括<诗经>的宗旨为[思无邪",并教育弟子、孩子读<诗经>以作为立言、立行的标准。先秦诸子中,引用<诗经>者颇多,如孟子、荀子、
墨子、庄子、韩非子等人在说理论证时,多引述<诗经>中的句子以增强说服
力。后来,<诗经>被儒家奉为经典,成为<六经>(包括<诗>、<书>、<礼>、
<乐>、<易>、<春秋>)及<五经>(无<乐>)之一。
2。<楚辞>
战国时代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骚体诗标志着*诗歌从民间集体歌唱
到诗人*创作的更高发展阶段的出现。[屈宋诸骚,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故可谓之<楚辞>。"这种由诗人创作、带有鲜明楚地文化*彩的新诗歌,将*诗歌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楚辞>中收集的先秦作品出自屈原和宋玉两位诗人。诗人之作,由于其
个人的天赋才能、高度的文化素养以及对艺术遗产的继承,一般说来比起民间
朴素的歌唱,在思想上更为丰富,在情感上更为细腻,在艺术上更为精致。屈
原、宋玉的作品,[叙情怨,则郁伊而易感;述离居,则怆怏而难怀;论山水,
则循声而得貌;言节候,则披文而见时"(刘勰<文心雕龙|辨骚>)。特别是屈
原,取熔经意,自铸伟词,其作品规模宏大、风格瑰奇,是融合南北文化积极
成果的产物。
屈原的骚体诗,是浪漫主义的典范作品。对理想的热烈而执着的追求、爱
憎情感火山爆发式的自我倾诉、献身祖国的赤胆忠心,都在奔放的辞句、宏大
的结构中被容纳。诗人大胆地驰骋想象,糅合了神话传说、历史故事、自然现
象与自身遭遇,创造了一个个前无古人的神奇瑰丽的幻想世界。屈原的作品具
有卓越的独特个*。这种浪漫主义特*的形成,同楚国文化传统密不可分。楚
国巫风盛行,朝廷和民间祭祀都使巫觋[作歌乐鼓舞以娱诸神"。这种带有原始
宗教气氛的乐歌,自然是产生浪漫主义杰作的温床。例如<九歌>,其前身就
是沅湘一带民间的祭神歌曲。从<诗经>的现实主义到屈原的浪漫主义,是中
国诗歌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屈原的骚体诗,依诗取兴,引类譬喻,继承发展了
<诗经>的比兴传统。<诗经>的比兴较为单纯,而<楚辞>的比兴具有象征
的特质,往往成为一个形象的系统。<离骚>中香草美人的比兴就是范例。楚
地本是泽乡山国,其间颇有叠波旷宇、崇山秀岭,这些江山的光怪之气足以摇
荡心灵、催发丽辞伟句。 骚体诗冲破<诗经>四言诗的固定格式,句式加长
而灵活,篇章放大而严密,词采绚丽而贴切,是<诗经>之后的一次诗体大解
放。
先秦时代,<诗经>与<楚辞>双峰并峙,是*诗史上现实主义与浪漫
主义的两座巍然屹立的坐标。但骚体诗已冲破<诗经>四言诗的固定格式,句
式加长而灵活,篇章放大而严密,诗采绚丽而贴切,是<诗经>之后的一次诗
体大解放。有人说,*历代诗[莫不同祖风骚",足见其对后代诗歌的影响。
(二)两汉时期
汉代诗歌集中体现在汉乐府和汉末文人诗<古诗十九首>中。
1。 汉乐府
乐府原指音乐机关,汉武帝刘彻时扩充为大规模的专署。其主要任务是采
集民间歌辞予以配乐,以及将文人歌功颂德之诗制谱以供统治者祭祀和朝会宴
饮之用。[汉乐府"即是汉代的乐府诗,又称[乐府诗"或[乐府歌辞"。据宋代郭
茂倩所编<乐府诗集>的分类,汉乐府大抵保存于郊庙歌辞、鼓吹曲辞、相和
歌辞之中,计有百余篇。这些为数不多的篇章却代表了汉代诗歌的最高成就。
汉乐府民歌直接继承了<诗经>中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较全面而深刻地
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和*的思想感情,但它又与<诗经>发歌以抒情为主不
同,汉乐府发歌以叙事为其特*。这些歌辞描画了惨重的阶级*与剥削,揭
露了上层社会的奢淫腐朽,反映了长期对外战争给*带来的灾难,表达了人
民对封建婚姻的*,对自由爱情的热烈向往,为后代提供了一幅幅生动具体
的汉代社会现实生活图景。汉乐府民歌善于通过戏剧情节的铺叙,通过人物语
言、行动的刻画塑造出特定环境中富有个*典型形象。其中<陌上桑>、<东门
行>、<妇病行>、<孔雀东南飞>皆为传世名篇。汉乐府还在形式上打破了<诗
经>的四言格式,采用杂言和五言,长短随意,整散不拘,是一种具有口语化
特*的新体诗。可见汉乐府继<楚辞>之后,无论在语言上还是在形式上,都
实现了汉语诗歌的新解放。
2。<古诗十九首>
<古诗十九首>原题为<古诗>,最早收录于南朝梁代昭明太子萧统所编
<文选>之内。这些诗并非一人一时之作,作者属于地主阶级中下阶层。古诗
十九首奠定了五言诗的基础,可以说代表了汉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这些古
诗表现了浓重的感伤情绪,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时代的动荡不安与黑暗。
曾有人评<古诗十九首>为[风之余,诗之母"。这些诗长于抒情,善于比兴,象征衬托,所用皆妙。其融情于景,寄情于事,往往达到天衣无缝、水乳
交融的境界。其语言实为绚丽之极趋于平淡,具有言近旨远、语短情长的艺术
魅力。<古诗十九首>在历代都受到了高度评价,南朝文论家刘勰评为[五言之
冠冕",其艺术成就确是文人五言诗达到成熟阶段的标志。如<行行重行行>、
<涉江采芙蓉>、<迢迢牵牛星>、<西北有高楼>皆为传世经典。
3。 其它
先秦两汉时期的诗歌也曾出现过断代。第一次是在秦代,由于时间短促,
加上焚书坑儒,思想*极为严酷,因此主要只在民间尚有歌谣流传。第二次
是西汉时期,文坛又呈寥落之势,仅有汉初高祖刘邦的骚体诗<大风歌>和韦
孟的四言<讽谏诗>值得一提。但*古代诗歌无疑是人类精神文明宝库中极
为灿烂的一颗明珠,充盈着精华与瑰宝,有着数不尽的流传千古的脍炙人口之
作。而先秦两汉时期的诗歌,则是我国诗歌文明的活水之源。特别是<诗经>、
<楚辞>、<汉乐府>、<古诗十九首>的出现,对后来的文人起极其重要的作用,
养育了后来一代代的进步诗人。
(三)魏晋南北朝
汉末建安时期,[三曹"(曹*、曹丕、曹植)、[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籍、应旸、刘桢)继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并普遍采
用五言形式,第一次掀起了文人诗歌的高潮。他们的诗作表现了时代精神,具
有慷慨悲凉的阳刚气派,形成[建安风骨"的独特风格。
汉末魏初,在[世积乱离,风衰俗怨"的社会背景下面,文人诗歌创作进入
了[五言腾涌"的大发展时期。这一时期以曹*,曹丕、曹植父子为核心,加上
孔融、王粲、刘桢、陈琳等所谓[建安七子"组成的邺下文人集团,创造了[建安文学"的辉煌。建安文人的作品,具有[慷慨任气"这种共同的时代风格,其中曹*的诗歌,沉雄悲凉,反映了*的社会现实,表露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
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如<蒿里行>、<短歌行>、<步出夏门行>等,都是较为
成功的篇章。曹植的文学成就最高,人称[建安之杰"。他的诗歌[骨气奇高,词采华茂",<白马篇>、<赠白马王彪>分别是他前期和后期诗歌的代表作。他
的散文和辞赋也表现出很高的思想*和艺术*,著名的〈洛神赋〉美不胜收。
[七子"中最有成就的作家是王粲,他的<七哀诗>、<登楼赋>等篇章,是建安
文学中具有现实主义精神的杰作。
魏晋之交,随着世风的变易,诗歌创作呈现出与建安时代不同的风貌。阮
籍、嵇康的作品,或沉郁艰深,或风调峻切,他们继承了建安文学的优秀传统,
进一步推动了五言古诗的发展。西晋太康时期诗歌繁荣,诗人有[三张二陆两潘一左"之称,但多数作品流于华采繁缛,唯左思的诗歌骨力遒劲,承传建安
文学的精神。其<咏史>诗开启了咏史和咏怀结合的新路子。东晋在玄学的影
响下,[理过其辞,淡乎寡味"的玄言诗泛滥一时,能够超越流俗的大诗人便是
陶渊明。陶渊明继承乐府的现实主义传统,形成了他单纯自然的田园一体,为
古典诗歌开创了一个新的境界,发展了五言诗的诗歌形式。陶渊明的时代,[真风告逝,大伪斯兴",他因贫而出仕,目睹官场黑暗,不愿同流合污,决心辞
官归隐,保持自我的人格精神。他的田园诗描绘自然风光的美丽,歌颂田园生
活的平和,也表现了亲身参加农业生产劳动的喜悦和辛劳。创造了情、景、理
交相融合,平淡和醇美统一的艺术境界。<归园田居>、<饮酒>是他的田园诗
的代表作。陶诗的风格自然冲淡为主流,但<读山海经>([精卫填微木")、<咏荆轲>等也显示了诗人[金刚怒目"的一面。可以看出诗人内心并不静穆,他没
有忘怀世事。陶渊明诗对后世影响很大,尤其是唐代的山水田园诗派受其直接
影响。陶渊明的文学成就是多方面的,他的散文、辞赋,数量虽不多,却非常
出*,著名的有<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感士不遇赋>等。
与陶渊明差不多同时的谢灵运是开创山水诗派的第一人。南北朝时期,许
多文人专力于文学创作,而主要运用的文学样式是诗歌和骈文。在谢灵运手上,
南朝诗歌尤其是山水诗大放光芒,其后谢眺的山水诗写得清新圆熟,世称[大小谢"。诗人鲍照出身寒微,则擅长用七言古诗体来抒发愤世嫉俗的情怀,他
隔句押韵的七言歌行为七言诗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北方文苑稍嫌荒寂,但散文
方面也不乏名篇,如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杨炫之的<洛阳伽蓝记>、北齐
颜之推的<颜氏家训>。最有成就的是由南入北的作家庾信。他的诗赋集南北
文学之大成,将南方精美圆熟的艺术技巧和北方刚健爽朗的精神融合,成为唐
代诗风的先声。这一时期骈文统治着整个文坛,鲍照的<登大雷岸与妹书>、
<芜城赋>、庾信<哀江南赋>是非常优秀的作品。总的来说,南朝作家们对
形式声律的追求,为唐代文学、尤其是唐代近体诗的定型和成熟,作了充分的
准备。
南北朝时期又一批乐府民歌集中地涌现出来。这一时期民歌篇幅短小,抒
情多于叙事。南朝乐府保存下来的有480多首,一般为五言四句小诗,几乎都是情歌。北朝乐府数量远不及南朝乐府,但内容之丰富、语言之质朴、风格之
刚健则是南朝乐府远不能及的。如果说南朝乐府是谈情说爱的[艳曲",那么北
朝乐府则是名符其实的[*乐"、[战歌"。在体裁上,北朝乐府除以五言四句为主外,还创造了七言四句的七绝体,并发展了七言古诗和杂言体。北朝乐府最
有名的是长篇叙事诗<木兰诗>,与<孔雀东南飞>并称为*诗歌史上的[双
璧"。
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日益摆脱经学的影响,而获得*的发展,开始进
入文学的自觉时代。诗歌、散文、辞赋、骈文、小说等文学样式,都取得了显
著的成就。
(四)唐
唐代是诗歌高度成熟的黄金时代。在唐代近三百年的时间里,留下了近五
万首诗歌,独具风格的著名诗人大约有五、六十人。
1。 初唐
初唐四杰是唐诗开创时期的主要诗人。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扩大
了诗歌的题材,五言八句的律诗形式也由他们开始初步定型。此外还有陈子昂、
沈佺期、宋之问等。唐代建国初的诗歌仍沿着南朝诗歌的惯*发展,柔靡纤弱,
毫无生气。[四杰"的出现开始转变了这种风气。他们才气横溢,不满现状,通
过自己的诗作抒发愤激不平之情和壮烈的怀抱,拓宽了诗歌题材。陈子昂明确
提出反对齐梁诗风,提倡[汉魏风骨",<感遇诗>38首即是他具有鲜明革新精
神的代表之作。
2。 盛唐
到公元8世纪初,唐王朝出现了[开元盛世",经济、文化发展到鼎盛。诗
歌创作领域也出现大批优秀诗人,写下内容异常丰富的诗歌。盛唐时期是诗歌
繁荣的顶峰。这个时期除出现了李白、杜甫两个伟大的诗人外,还有很多成就
显著的诗人。他们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以孟浩然和王维为代表的山水田园
诗人;另一类是边塞诗人,他们中的高适和岑参取得成就最高,王昌龄、李颀、
王之焕也是边塞诗人中的佼佼者。
田园山水诗最有名的作者首推王维。王维,字摩诘,官至尚书右丞,习惯
上又称他王右丞。他受佛教思想影响,厌倦官僚生活,长期隐居于辋川别业,
热爱自然,熟悉农村,诗写得恬静闲适,具有一种静态美。在唐代的对外战争
中,许多文人参与进去,对边塞和*旅生活有亲身体验,从戎而不投笔,写诗
描绘苍凉的边塞风光,赞颂将士们的勇武精神,或诅咒战争带来的灾难,于是
有了边塞诗派。
李白自觉地继承了屈原以来诗歌的浪漫主义精神,加上他的天才和勤奋,
创造出独特的李白风格。他的诗歌,第一个特点是具有浓烈的*。他心地纯
洁,胸怀开阔,憎爱分明,高兴时美酒清歌,仰天大笑;悲愤时要[捶碎黄鹤
楼",[倒却鹦鹉洲"(<江夏赠韦南陵*>),歌哭笑骂,无所避忌。第二个特点
是无比丰富的想象力。诗思来如迅电,去如疾风,纵横变幻,大起大落,随着
他抒情的需要,上下古今人物,天文地理知识,真实的历史,虚幻的神话随时
来到他的笔下,注入诗句,为他服务。第三个特点是常用夸张的语言抒发*;
如[白发三千丈"、[燕山雪花大如席"、[一风三日吹倒山"之类极度夸张的诗句,在他的诗中所在皆是。唯其夸张,所以传神,极不准确的语言却极准确地表达
了他的感情。
李、杜齐名,但他们的*格和诗风却很不相同。李白像狂放不羁的骏马,
杜甫像忍苦载重的犍牛,各具风范,各有价值。杜甫诗风老成稳健,倾向现实
主义。他的全部诗作,一方面反映了一个诚实的知识分子一生的遭际,同时也
是唐帝国由盛转衰那段历史的真实写照。杜诗又被后人称为[诗史",即本于此。
在成都杜甫草堂里挂着郭沫若写的一副对联:[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这16个字是对杜诗很好的概括。杜甫的诗歌体现了古代优秀
知识分子的良心。立身群众中,与百姓同忧乐,替*呼号,为黎庶*,在
这方面他是*知识分子永久的楷模。他一生心血都用在写诗上,其诗具有坚
实的内容,纯真的热情,深沉的激愤,凝重的格调,从这方面说他又是诗人学
习的榜样。他[读书破万卷",善于学习和继承传统;[语不惊人死不休",写诗
态度严肃认真,无论古体诗和近体诗,都臻于妙境和化境。所谓[诗圣",就是
诗歌领域的圣人,*3000多年诗歌史上得此殊荣的只有杜甫一人。
3。 中唐
中唐诗歌是盛唐诗歌的延续。这时期的作品以表现社会动荡、*痛苦为
主流。白居易是中唐时期最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继承并发展了<诗经>和
汉乐府的现实主义传统,从文学理论上和创作上掀起了一个现实主义诗歌的高
潮,即新乐府运动。元稹、张籍、王建都是这一运动中的重要诗人。这一时期
还另有一派诗人,韩愈、孟郊、李贺等人。他们的诗歌艺术比之白居易另有创
造,自成一家。韩愈以文入诗,把新的语言风格、章法技巧带入了诗坛,扩大
了诗的表现领域,但同时也带来以文为诗,讲才学,追求险怪的风气。孟郊与
贾岛以[苦吟"而著名,追求奇险,苦思锤炼是他们的共同特点。刘禹锡是一位
有意创作民歌的诗人,他的许多<竹枝词>描写真实,深受人们喜爱。此外。
柳宗元的诗如他的散文一样,多抒发个人的悲愤和抑郁。他的山水诗情致婉转,
描绘简洁,处处显示出他清峻高洁的个*。李贺在诗歌拥有中唐独树一帜之风
格,开辟了奇崛幽峭、浓丽凄清的浪漫主义新天地。 4。 晚唐
晚唐时期的诗歌感伤气氛浓厚,代表诗人是杜牧、李商隐。杜牧的诗以七
言绝句见长,<江南春>、<山行>、<泊秦淮>、<过华清宫>等是他的代表作。
这些诗于清丽的辞采、鲜明的画面中见俊朗的才思。李商隐以爱情诗见长。他
的七律学杜甫,用典精巧,对偶工整。晚唐后期,出现了一批继承中唐新乐府
精神的现实主义诗人,代表人物是皮日休、聂夷中、杜荀鹤。他们的诗锋芒毕
露,直指时弊。
唐帝国长时期的*稳定,使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文化取得空前繁荣,
整个国家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好形势,为诗歌写作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唐代
的科举考试重视诗赋,知识分子要中进士当官,就要会做诗,这也是对诗歌创
作的促进。就诗歌本身说,唐代的五、七言古诗和乐府歌行进一步成熟,讲求
声调韵律的五、七言律诗和绝句最后形成,诗歌形式也百花齐放。到盛唐时代,
众多的诗人把诗歌创作推向高峰,壮阔的山河,优美的田园,繁华的都市,苍
凉的边塞,惨烈的战争,都在诗歌中得到充分表现。特别是李白的充满狂放激
情、猛力抨击现实的浪漫主义诗篇和杜甫关注国家命运、悲悯民生疾苦的现实
主义诗篇,代表了盛唐诗歌的最高成就。唐代诗歌是*文化中的一宗瑰宝。
清代康熙年间编辑的<全唐诗>收入2200多位作者的48900多首诗(佚失的
不知其数)。在不到300年的时间,留下如此丰富的文化遗产,在世界文学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其中相当多的优秀诗篇,以多姿多彩的艺术魅力征服了历
代读者,代代相传,历久不衰。
(五)宋
诗发展到宋代已不似唐代那般辉煌灿烂,但却自有它独特的风格,即抒情
成份减少,叙述、议论的成份增多,重视描摹刻画,大量采用散文句法,使诗
同音乐关系疏远。最能体现宋诗特*的是苏轼和黄庭坚的诗。黄庭坚诗风奇特
拗崛,在当时影响广于苏轼,他与陈师道一起开创了宋代影响最大的[江西诗
派"。宋初的梅尧臣、苏舜钦并称[苏梅",为奠定宋诗基础之人。欧阳修、王
安石的诗对扫荡西昆体的浮艳之风起过很大作用。
1。 北宋初期
宋初诗风归为三体:
[白体"是指效法白居易做诗的一批诗人,代表作家有徐铉、李昉、王禹偁
等人。宋初优待文臣,且提倡诗赋,所以当时的馆阁之臣酬唱成风,编成了许
多酬唱诗集。他们的诗歌主要模仿白居易、元稹等人互相唱和的近体诗,内容
多写流连光景的闲适生活,风格浅切清雅。
[西昆体"是以<西昆酬唱集>而得名的,是宋初诗坛声势最盛的一派。宋
代馆阁之臣酬唱的风气到真宗朝达到极盛,以杨亿、刘筠、钱惟演为代表的一
批馆阁诗人,大量地写作辞采华丽、属对精工的诗篇,彼此唱和应酬,使得这
种风气流行起来。作品题材较狭窄,内容较单薄,有的咏帝王故事,有的咏宫
廷生活,更多的是如<梨>、<柳絮>一类咏物诗。西昆体诗人最推崇李商隐,
兼重唐彦谦,诗歌词藻华美,对仗工稳,音韵*,在宋初诗坛弥漫着白体和
晚唐体崇尚白描、少用典故的诗风背景下,西昆体的出现无疑令人耳目一新,
它初步反映出北宋统一帝国的堂皇气象,对晚唐至北宋开国初的诗风是有一定
冲击力的。
西昆体的致命不足在于两个方面,一是诗歌题材范围狭窄,缺乏时代气息;
二是诗歌艺术立足于模仿,缺乏自立精神。另外,西昆体实际上带有浓厚的贵
族趣味,也和宋代社会的特点不合,西昆体具有明显的*倾向,也和道统文
学观日趋强化相抵触。这些也是它遭到批判、最后衰歇的根本原因。
[晚唐体"诗人是指宋初模仿唐代贾岛、姚合诗风的一群诗人。其中最主要
的作家是林逋、魏野、寇准、潘阆与所谓[九僧",这些诗人除寇准是*外,大多是隐逸山林的处士和僧人,他们偏重以苦吟的写作方法,在狭小的格局中
描绘清新小巧的自然景象,表达或是失意惆怅,或是闲适旷达的士大夫情趣,
描绘清邃幽静的山林景*和枯寂淡泊的隐逸生活。只有林逋、寇准等人的诗歌
一方面模仿贾岛的字斟句酌,另一方面也颇有白体诗平易流畅的倾向,而诗歌
所表现的生活内容也比[九僧"诗稍为充实一些。[晚唐体"诗人对后代诗歌在语
言上喜欢翻新出奇倾向的出现,有一定影响。但总的来说,[晚唐体"诗歌意象
单调,形式呆板,所表现的情感不出乎闲适、旷逸、愁闷、惆怅之类,*彩比
较单一。
2。 北宋中期
北宋中期的文学变革,是在宋代文学总体上处于衰退的情况下产生的。它
一方面顺应着思想控制强化的时代要求,另一方面也在寻求文学新的立足点和
艺术风格。在这里起着中枢作用的是欧阳修。欧阳修的诗对宋诗风格的形成起
到了奠基*的作用。
欧阳修在变革文风的同时,也对诗风进行了革新。欧阳修做诗,力矫西昆
体的不良诗风,提出[诗穷而后工"的诗歌理论,要求诗歌反映现实社会生活。他本人不少的诗文创作,都是涉及具体的社会问题、有感而发的,还有不少诗
表现个人的生活经历或抒发个人情怀,这些诗多含有很深的人生感慨,所以与
西昆体同类诗歌有着本质的区别。欧阳修诗歌受韩愈影响较大,主要体现为以
散文手法和以议论入诗。
梅尧臣是专力做诗的文人,存诗2800多首。梅尧臣虽沉沦下僚,却非常关心时政,每逢朝中有重大的*事件发生,他总爱在诗中予以反映。这些诗
或以寓言的形式抨击邪恶势力,或干脆直书其事。他积极地用诗歌反映民生疾
苦,对他担任地方官时目睹的贫民惨状作了尖锐揭露,感情愤激,继承了杜甫、
白居易传统。梅尧臣诗更值得注意的是对日常生活琐事的描写,体现了宋代诗
人的开拓精神。他常常从日常生活琐事中取材,并把日常生活中的琐事写得饶
有兴味。与题材内容趋于平凡化相应的是,梅诗在艺术风格上以追求 [平淡"
为终极目标,追求一种炉火纯青的艺术境界,一种超越雕润绮丽的老成风格。
梅诗的题材走向和风格倾向都具有得宋诗风气之先的意义。
与欧阳修、梅尧臣共同革新诗风的重要诗人还有苏舜钦。苏舜钦*格豪迈,
诗风也豪放雄肆。他喜欢写雄奇阔大之景,赞美自然界的壮伟力量。苏舜钦在
诗歌的语言艺术方面,力图用新意象、新句法来打破圆熟陈旧的诗歌格局。他
的诗中常可以看到散文化的句子,生僻艰*的语汇,怪异奇丽的意象。他的诗
最明显的弱点,就在于有时只顾感情的宣泄,而忽略了感情表达方式与语言内
在张力的推敲,以致显得粗糙乃至气格不完。宋诗畅尽而伤直露的特点,在苏
诗中已见端倪。
欧阳修、梅尧臣、苏舜钦等人的诗歌创作在艺术上还不够成熟,然而他们为革新宋初诗风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为宋诗的继续发展开辟了道路。稍后的大
诗人王安石、苏轼等人正是沿着他们的道路继续前进的。
王安石写诗与作文一样,有重视实际功用的倾向。但是他也把诗歌看作是抒情述志的工具,偏重于抒写个人的情怀,反映的生活内容也更为丰富。王安
石存诗一千五百多首,诗歌创作以退居江宁为界,大致划为前后两个时期。前
期诗歌宗杜,学习杜甫关心*时事,同情*疾苦的写实精神。其中写得更
出*的是咏史诗。晚年,王安石沉溺于佛释,前期诗歌中洋溢着的*热情和
百折不屈的斗争精神已逐渐消退,心情渐渐趋于平淡,诗风也随之趋于含蓄深
沉。
宋代文人有着强烈的结盟意识,几乎每个时期都出现了领导风气的文坛盟主。不同时期的盟主之间还存在着类似于禅门宗祖衣钵相传的继承关系。早在
欧阳修主持文坛的时候,他就明确表示把将来领导文坛的责任交给年青的苏
轼,并预言苏轼的成就将超过自己。苏轼对此也当仁不让,充满自信与自负。
如果说,在北宋的文学变革中,欧阳修是一个中枢式的人物,那么,苏轼则代
表了这场文学变革的最高成就,宋文、宋诗、宋词都在苏轼的手里达到了高峰。
苏轼才高学博,对诗歌艺术技巧的掌握达到了得心应手的纯熟境界,并以翻新出奇的精神对待艺术规范,纵意所如,触手成春。苏轼做诗讲究才学,推
重才气。他的才气首先表现在生动活泼、丰富浪漫的想象上;其次表现在他细
致的观察力与细腻的表现力上;再次表现在构思布局的波澜起伏、变化莫测上。
苏轼在讲究才气的同时也讲究学问,这主要表现在他善于使事用典上。这又是
苏诗很重要的特征。苏轼在继承前人,特别是韩愈、欧阳修、梅尧臣等人的基
础上,于诗中发表议论,且表现得更自觉、更成熟。苏诗议论,有以下几个特
点:首先是不空发议论,而是或借助于形象,增加韵味,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克
服了梅、欧诗歌浅率无味、生硬晦*的毛病;或与叙述紧密结合,边叙边议,
使这些议论有渊博的学识、丰富的阅历、敏锐的洞察作其坚实深厚的基础;其
次是议论本身新奇警策,富有启发*,充分显示了作者思辨的敏锐,识见的卓
越。
3。 北宋后期
苏轼继欧阳修之后成为新的文坛领袖之际,宋代文学的发展也达到了高潮,其中宋诗的成就更是进入了巅峰阶段。北宋后期,苏门弟子相继崛起。黄
庭坚、秦观、张耒和晁补之四人,被称为[苏门四学士"。此外如苏轼之弟苏辙,
与苏氏兄弟并称为[二苏三孔"的孙文仲、孔武仲、孔平仲三兄弟以及唐庚、陈
师道等人,也都直接或间接的受到苏轼的影响,在北宋后期,这些苏门人物成
了文学领域一枝最大的力量。但是由于苏轼写诗的方式是凭才情而随意挥洒,
不主故常,所以别人难以追随仿效。而且由于从元祐后期开始,激烈的党争常
常导致文字狱,苏轼那种敢怒敢骂的作风更使人敬而远之。于是,做诗极其讲
究法度,题材又偏重于书斋生活的黄庭坚便成为青年诗人学习的典范。到了北
宋末南宋初,追随黄庭坚的诗人逐渐形成了一个声同气应的诗歌流派--江西
诗派。这是两宋诗坛上最重要的现象。
在苏轼周围的作家群中,黄庭坚的诗歌成就最为突出,他最终与苏轼齐名,
二人并称[苏黄"。黄庭坚在文学史上之所以享有盛名,一是因为他是诗、词、
文全才的作家,并有自己一套独到的文学见解;二是因为他被后人推为[江西
诗派"[一祖三宗"中的三宗之首。甚至被推为宋诗最高成就的代表。
江西诗派的另一个宗主陈师道,与黄庭坚并称[黄陈"。陈师道诗歌题材内容比较狭窄,主要是写个人的生活经历和人生感慨,但写得真挚诚恳,是寒士
生活的真实写照。陈师道的诗歌有以下两种风格:一是讲苦吟,重锤炼,求新
奇,斗工力,近似黄庭坚。虽有些力作,但多数情况却是想力逼杜甫而不至,
以至弄得词*而言苦;二是陈师道诗歌中也有一些平淡自然真率之作,这些作
品虽非他刻意之作,但往往是其诗中的精华,特别是一些写给亲人的诗歌尤佳。
黄庭坚、陈师道去世之后,诗坛的空气趋于凝固。经过王安石、苏轼、黄
庭坚、陈师道等人的努力,宋诗的特征已基本定型,黄庭坚、陈师道法度森严
的创作更为青年诗人提供了法则和规范,而严酷的*局势又从外部促使诗人
的心态更加内敛。于是,他们的诗歌就由社会转向个人,由外界转向内心,由
生活转向书本,由魏阙转向江湖,由儒学转向佛老,在反抗流俗之弊的同时又
不知不觉地关闭了面向社会生活的大门,吟咏书斋生活,推敲文字技巧,便成
为江西诗派的创作倾向,这也是当时的整个诗坛的倾向。
北宋后期的诗坛,总的说来,是在苏轼、黄庭坚诗风的笼罩之下。然就当
时来说,苏轼的影响实大于黄庭坚。但苏诗的局面大,包容光,继起者难以全
面发挥,黄庭坚诗则门径隘而力专,较易进步,特别是南渡后吕本中标举江西
诗派,影响深远,所以苏轼的影响反而为其所掩盖了。 4。 南宋
南宋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时代,[靖康之变"已在宋人的心灵上留下了耻辱的记忆。中原沦陷,南宋小朝廷靠屈膝求和、不思进取、偏安江南,加之岳飞等
抗敌爱国英雄的被害,更激起了广大百姓和富有正义感、有民族自尊心的士大
夫的爱国热情。诗人们也从此逐渐放弃了江西诗派[夺胎换骨"、[点铁成金"、
[取古人成言"的条条框框,使诗歌创作面向社会人生,反映多灾多难的时代生
活,体现了民族的呼声,诗风也随之一变。
南宋诗的发展,一般以永嘉四灵的出现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以
尤袤、杨万里、范成大、陆游为代表,宋诗创作继北宋后期之后,出现第二个
繁荣发展时期。
南宋前期的诗人,大多出入江西诗派,或多或少地受到苏轼、黄庭坚诗风
的影响。但时代的巨变促使他们对[江西体"进行认真的反思,放弃江西诗派那
一套陈旧的创作原则与表现手法,去抒写以抗战爱国为基调的诗篇。从总的倾
向来看,南宋前期的诗歌创作具有三个特点:一是诗歌创作有[尊杜"、[宗黄"
开始转向师法自然,逐渐摆脱江西诗派末流的影响,表现出独创意识的觉醒;
二是诗歌面向生活,创作题材有所扩大;三是忧时伤乱,爱国主义成为诗歌的
主题。
南宋后期,陆游、范成大、杨万里和尤袤[中兴四大诗人"虽以卓越的诗歌成就力矫江西诗派末流之弊病,成为南宋诗歌的突出代表,但他们的诗基本上
还是与欧阳修、梅尧臣、苏轼、黄庭坚一脉相承的,可以说仍是对宋诗传统的
发展。至南宋后期,由于社会环境的变化和人们对这个传统的不满,于是[永
嘉四灵"和江湖诗人先后出现,诗风才又发生了新的变化。
永嘉四灵的出现,从文学角度来看,一是不满于理学家们[以道学为诗"
的诗论主张,二是矫江西诗派之失,即针对江西诗派末流[资书以为诗"和形式上的生硬拗捩、追求平淡清瘦,而抬出晚唐姚合、贾岛与江西诗派末流对抗。
徐玑、徐照、翁卷、赵师秀四人,都出于永嘉学派叶适的门下,均喜为近体,
专工五律,注重白描,少用典故,不发议论,刻意求新,与欧阳修、梅尧臣、
苏轼、黄庭坚以来至江西诗派的宋诗传统不一样。但由于他们的才力不足,四
灵诗显得内容贫乏,局度狭小,情调凄清幽咽,成就不高,更无理论建树,因
而随着四灵的相继殁世,便偃旗息鼓了。
江湖诗人的代表是戴复古、刘克庄。四灵诗尊晚唐,江湖诗人也尊晚唐,
进而仰慕盛唐和选体,二派的诗学崇尚确有因袭关系。但江湖诗人大多是一些
浪迹江湖的失意文人,其中不少人不满朝廷,关心时事,能体察民间疾苦,对
现实态度比四灵诗派更明确,因而有一些揭露社会弊端、反映民生疾苦的诗作。
他们的诗歌风格不一,其中一些人的诗不假雕饰,有时虽未免过于平直,然清
新流畅、古朴自然的佳篇亦不少。
宋亡前夕,国难当头,民族忧患意识使一批爱国诗人崛起于宋末诗坛,文
天祥、汪元量、谢翱、林景熙、郑思肖等爱国志士,奔赴国难,抒坚贞不屈之
志,发[黍离"、[麦秀"之思。宋诗至四灵、江湖,本已出现[衰气",而宋末爱国诗人却以时代的悲歌为宋诗留下了光彩夺目的最后一页。这是历代诗坛所罕
见的景象。
5。 词
词源于唐代的,鼎盛于宋代。唐末的温庭筠第一个专力作词。他的词词藻
华丽,多写妇女的离别相思之情,被后人称为[花间派"。南唐后主李煜在词的发展史上占有较高的历史地位。他后期的词艺术成就很高,<虞美人>、<浪淘
沙>等用贴切的比喻将感情形象化,语言接近口语,却运用得珠圆玉润。
柳永开始创作长调的慢词,自此词的规模发生了显著变化。到了苏轼,词
的题材又得以进一步发展,怀古伤今的内容进入了他的词作之中。与苏轼同时
代的秦观和周邦彦也是非常出*的词人。秦观善作小令,通过抒情写景传达伤
感情绪的<浣溪沙>、<踏莎行>、<鹊桥仙>等是他的代表作。周邦彦不仅写词
且善作曲,他创造了不少新调,对词的发展贡献很大。他的词深受柳永影响,
声律严整、适于歌唱、字句精巧、刻画细致,代表作有<过秦楼>、<满庭芳>、
<兰陵王>、<六丑>等。在两宋词坛上,女词人李清照以其独树一帜的风格,
占有相当重要的一席之地。
南宋初年,面临国破家亡的危局,诗词作品多表现作家们的爱国之情,辛
弃疾被誉为爱国词人,他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受辛词影响,陈亮、刘过、
刘克庄、刘辰翁等人形成了南宋中叶以后声势最大的爱国词派。南宋后期的词
人姜夔最为著名。姜词绝大多数是纪游咏物之作。在他的词作中,更多的是慨
叹身世的漂零和情场的失意,较有代表*的作品是<长亭怨慢>。他的词沿袭
了周邦彦的道路,注意修辞琢句和声律,但内容欠充实。
(六)元
元代出现了新的诗歌样式--小令,也叫[叶儿",是元散曲中的一种,是
单支的曲子。前期作家主要有关汉卿、马致远、张养浩等,作品大多质朴自然,
接近民歌;后期代表作家主要有张久可、乔吉、睢景臣等,风格趋于典雅工丽,
讲究格律词藻,内容开始远离现实。
元代诗坛,古体诗宗汉魏两晋,近体诗宗唐,只有杨维桢能开宗立派,以
乐府诗和竹枝词闻名,词藻华丽、奇特险怪,人称[铁崖体"。
(七)明
明初开国时,刘基、宋濂等多以文名世,高启所著古诗更是脍炙人口。永
乐北迁后,出现台阁体。至弘治时,被称为拟古派的复古运动遂应运而起。拟
古派的文学复古运动前后掀起两次高潮。第一次高潮称为前七子时期,代表人
物是李梦阳、何景明等人。第二次高潮称为后七子时期,代表人物是李攀龙、
王世贞等人。明中期的文学领域中,从沈周开始,直至正德时的唐寅、文徵明、
祝允明,不仅精于诗文,且擅长诗、画。在嘉靖时极力反对拟古派而又独来独
往的文士在江浙有徐渭、唐顺之、归有光等人,在四川还有杨慎等。万历时,
坚决反对拟古派复古运动的*派、竟陵派又在文坛兴起。
(八)清
清代诗词流派众多,但大多数作家均未摆脱拟古主义和形式主义的套子,
难有超出前人之处。清末龚自珍以其先进的思想,打破了清中叶以来诗坛的沉
寂,领近代文学史风气之先。他的诗常着眼于社会、历史和*的观点来揭露
现实,使诗成为现实社会的批判工具。后来的黄遵宪、康有为、梁启超等新诗
派更是将诗歌直接用做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的宣传载体。
清初出现了一批具有较强现实主义倾向的作家,如诗人屈大均、陈恭尹、
顾炎武、归庄、钱澄之、杜硙。另外还有一些著名诗人,如钱谦益、吴伟业、
王士禛和赵执信。词人有陈其年、纳兰*德、朱彝尊。散文家有侯方域、魏禧、
汪琬等。清初的戏曲界,有洪踦的<长生殿>和孔尚任的<桃花扇>,堪称双
璧。清代中期,著名诗人有沈德潜、袁枚、翁方纲等。文章则有方苞、刘大櫆、
姚鼐的桐城派,对后世影响甚大。
-
- 毛诗大序原文及翻译
-
2024-04-06 01:58:17
-
- 重阳节古诗大全
-
2024-04-06 01:55:31
-
- 关于传统节日的古诗
-
2024-04-06 01:52:44
-
- 祝福幸福的古诗
-
2024-04-06 01:49:58
-
- 关于母爱的古诗
-
2024-04-06 01:47:11
-
- 关于松竹梅的古诗
-
2024-04-06 01:44:25
-
- 小学的古诗大全
-
2024-04-06 01:41:39
-
- 赞美老师的诗歌朗诵
-
2023-10-26 18:04:04
-
- 表达失恋感情的古诗词
-
2023-10-26 18:31:55
-
- 边塞诗人高适简介是怎样的
-
2023-10-26 17:58:33
-
- 汪国真诗集
-
2023-10-26 17:55:47
-
- 令人震撼的军旅诗——《凉州词》、《将敬酒》、《饮马长城窟行》
-
2023-10-26 17:53:02
-
- 红色经典诗歌
-
2023-10-26 18:39:32
-
- 中国梦的诗歌
-
2023-10-26 17:47:30
-
- 闻一多长篇诗集精选四篇
-
2023-10-26 17:44:45
-
- 描写中秋节的诗词
-
2023-10-26 17:41:59
-
- 盲诗人荷马简介 荷马史诗的艺术成就有哪些
-
2023-10-26 17:39:14
-
- 有关感恩的诗歌
-
2023-10-26 17:36:28
-
- 著名诗人袁枚是什么居士
-
2023-10-26 17:33:42
-
- 儿童诗歌集
-
2023-10-26 17:3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