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春日》古诗翻译赏析
朱熹《春日》古诗翻译赏析
春日
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注释
①胜日:天气晴朗的日子。
②寻芳:「芳」花草。春游踏青的意思。
③泗水:水名,在今天的山东省泗水县。
④等闲:随便,到处都可以。
⑤东风:春风。
翻译
在一个春光明媚的美好日子观花赏草来到泗水边,只见无边无际的风光景物一时间都换了新颜。无论什么地方都可以看出春风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
赏析:
《春日》是宋代著名理学家朱熹著作。这首古诗表面上是写游春观感,其实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诗。
首句“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指晴日,点明天气。“泗水滨”点明地点。“寻芳”,即是寻觅美好的春景,点明了主题。下面三句都是写“寻芳”所见所得。次句“无边光景一时新”,写观赏春景中获得的初步印象。用“无边”形容视线所及的全部风光景物。“一时新”,既写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焕然一新,也写出了作者郊游时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觉。第三句“等闲识得东风面”,句中的“识”字承首句中的“寻”字。“等闲识得”是说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东风面”借指春天。第四句“万紫千红总是春”,是说这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光点染而成的,人们从这万紫千红中认识了春天。这就具体解答了为什么能“等闲识得东风面”。而此句的“万紫千红”又照应了第二句中的“光景一时新”。第三、四句是用形象的语言具体写出光景之新,寻芳所得。
从字面上看,这首诗好像是写游春观感,但细究寻芳的地点是泗水之滨,而此地在宋南渡时早被金人侵占。朱熹未曾北上,当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滨游春吟赏。其实诗中的“泗水”是暗指孔门,因为春秋时孔子曾在洙、泗之间弦歌讲学,教授弟子。因此所谓“寻芳”即是指求圣人之道。“万紫千红”喻孔学的丰富多彩。诗人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染万物的春风。这其实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诗。
第2篇:朱熹《春日》全诗翻译赏析
《春日》
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春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注释]
1、春日:春季来临的日子。
2、胜日:指春光明媚的好日子。
3、寻芳:春游赏花。
4、泗水:水的名字,在山东省中部,源于泗水县,流入淮河。
5、滨:水边;河边。
6、光景:风光景物
7、等闲:平常;轻易。“等闲识得”是容易识别的意思。
8、东风:春风
翻译:
风和日丽游春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作者:
朱熹(1130—1200),字元晦,宋朝徽州婺源人,是继孔孟之后的儒家大师和理学家。他的诗自然清新,寓意含蓄,简练明快,很多作品成功地表现了大自然的壮丽秀美和诗人的远大胸怀。
赏析:
《春日》这首诗描绘了春天风和日丽、生气勃勃、百花竞艳、万物更新的美好景象,特别是“万紫千红总是春”一句,把春天写活了,成为脍炙人口的千秋名句。
《春日》这首七言诗是宋·朱熹所作,其中“万紫千红总是春”一句为名句。诗的大意是:风和日丽来到泗水边赏景,一望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很容易认识到东风的面容,满眼的万紫千红都是芳春。.从字面上看,这首诗好像是写游春观感,但细究寻芳的地点是泗水之滨,而此地在宋南渡时早被金人侵占。其实诗中的“泗水”是暗指孔门,因为春秋时孔子曾在洙、泗之间弦歌讲学,教授弟子。因此所谓“寻芳”即是指求圣人之道。“万紫千红”喻孔学的丰富多彩。诗人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染万物的春风。这其实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诗。
一般都认为这是一首游春诗。从诗中所写的景物来看,也很像是这样。首句“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指晴日,点明天气。“泗水滨”点明地点。“寻芳”,即是寻觅美好的春景,点明了主题。下面三句都是写“寻芳”所见所得。次句“无边光景一时新”,写观赏春景中获得的初步印象。用“无边”形容视线所及的全部风光景物。“一时新”,既写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焕然一新,也写出了作者郊游时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觉。第三句“等闲识得东风面”,句中的“识”字承首句中的“寻”字。“等闲识得”是说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东风面”借指春天。第四句“万紫千红总是春”,是说这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光点染而成的,人们从这万紫千红中认识了春天。这就具体解答了为什么能“等闲识得东风面”。而此句的“万紫千红”又照应了第二句中的“光景一时新”。第三、四句是用形象的语言具体写出光景之新,寻芳所得。
从字面上看,这首诗好像是写游春观感,但细究寻芳的地点是泗水之滨,而此地在宋南渡时早被金人侵占。朱熹未曾北上,当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滨游春吟赏。其实诗中的“泗水”是暗指孔门,因为春秋时孔子曾在洙、泗之间弦歌讲学,教授弟子。因此所谓“寻芳”即是指求圣人之道。“万紫千红”喻孔学的丰富多彩。诗人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染万物的春风。这其实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诗。
第3篇:春日翻译赏析_作者朱熹
<春日>作者是宋代文学家朱熹。其全诗如下: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前言]
<春日>这首七言绝句是宋代的朱熹所作。这首诗表面描绘了春日美好的景致,实则是一首哲理诗,表达了诗人于乱世中追求圣人之道的美好愿望。
[注释]
1、春日:春天。
2、胜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也可看出人的好心情.
3、寻芳:游春,踏青。
4、泗水:河名,在山东省。
5、滨:水边,河边。
6、光景:风光风景。
7、等闲:平常、轻易。“等闲识得”是容易识别的意思。
8、东风:春风。
[翻译]
风和日丽游春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赏析]
首句点明出游的时令、地点,下三句写“寻芳”的所见所识。春回大地,诗人耳目一新。正是这新鲜的感受,使诗人认识了东风。仿佛是一夜东风,吹开了万紫千红的鲜花;而百花争艳的景象,不正是生机勃勃的春光吗?诗人由“寻”而“识”,步步深化,统率全诗的则是一个“新”字。但泗水在山东,孔子曾在泗水之滨讲学传道;而南宋时那地方早已沦陷于金国,朱熹怎能去游春呢?原来这是一首哲理诗。
人们一般都认为这是一首咏春诗。从诗中所写的景物来看,也很像是这样。首句“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指晴日,点明天气。“泗水滨”点明地点。“寻芳”,即是寻觅美好的春景,点明了主题。下面三句都是写“寻芳”所见所得。次句“无边光景一时新”,写观赏春景中获得的初步印象。用“无边”形容视线所及的全部风光景物。“一时新”,既写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焕然一新,也写出了作者郊游时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觉。第三句“等闲识得东风面”,句中的“识”字承首句中的“寻”字。
“等闲识得”是说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东风面”借指春天。第四句“万紫千红总是春”,是说这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光点染而成的,人们从这万紫千红中认识了春天。感受到了春天的美。这就具体解答了为什么能“等闲识得东风面”。而此句的“万紫千红”又照应了第二句中的“光景一时新”。第三、四句是用形象的语言具体写出光景之新,寻芳所得。
从字面上看,这首诗好像是写游春观感,但细究寻芳的地点是泗水之滨,而此地在宋南渡时早被金人侵占。朱熹未曾北上,当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滨游春吟赏。其实诗中的的“泗水”是暗指孔门,因为春秋时孔子曾在洙、泗之间弦歌讲学,教授弟子。因此所谓“寻芳”即是指求圣人之道。“万紫千红”喻孔学的丰富多彩。诗人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燃万物的春风。这其实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诗。
第4篇:朱熹《春日》翻译赏析
春日 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①,
无边光景一时新②。
等闲识得东风面③,
万紫千红总是春④。
[作者简介]
朱熹(xī)(1130年——1200年),字元晦(huì),号晦庵,婺(wū)源(在今江西省)人,进士出身,官至宝文阁待制。南宋着名的教育家,一生以讲学为主,门徒众多。他继承了“二程”的理学思想,并又有所发展。后世并称“程朱理学”。他的诗歌摆脱空洞的说教,形象鲜明,有一定的文学价值。
[注释]
①胜日:风和日丽的好日子。寻芳:到郊外春游。芳,泛指花草。泗(sì)水:水名,源出山东省东部。滨(bīn):水边。
②光景:风光景*。一时:一时间。
③等闲:随便,很容易。识得:认识到。面:面貌。
④万紫千红:形容百花绚丽多彩。
[译诗]
阳光明媚沿着泗水河畔去踏青,
无边无际的春天美景尽收眼中。
人们所到之处都感到春风扑面,
只有春天才总是百花盛开万紫千红。
[赏析]
这是描写春天风光的一首诗。诗人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到郊外去踏青,沐浴春风之中,看到满眼春*,不禁发出“万紫千红总是春”的赞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这两句写郊外踏青时所看到的情景。诗人选择了丽日晴空这样的好日子,沿着泗水河畔去郊游,看到无边无际的春天景*焕然一新,心中有说不出的喜悦。“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两句是对美好春光的不尽赞美。诗人在这里把春天写得生机勃勃,青春热烈。春天万物复苏,春天百花争奇斗艳,万紫千红,这美好的景致都是春风带来的,如果没有春风,就没有这美好的春天。赞美之中又发出理趣,别具一格。朱熹是理学大师,是儒家道统的继承人。他在这美丽的春天来到泗水之滨——当年孔子讲学的地方“寻芳”,是别有一番感受的,因此他的踏青赏春也就有了更深一层的含义。他是把孔子的学说比作春风,她博大精深,化育万物,泽被后世。这首诗寓情于景,语言清新活泼,尤其是后两句以其内涵丰富,形象鲜明,一直广为流传。
[简析]
人们一般都认为这是一首游春诗。从诗中所写的景物来看,也很像是这样。
首句“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指晴日,点明天气。“泗水滨”点明地点。“寻芳”,即是寻觅美好的春景,点明了主题。下面三句都是写“寻芳”所见所得。次句“无边光景一时新”,写观赏春景中获得的初步印象。用“无边”形容视线所及的全部风光景物。“一时新”,既写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焕然一新,也写出了作者郊游时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觉。第三句“等闲识得东风面”,句中的“识”字承首句中的“寻”字。“等闲识得”是说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东风面”借指春天。第四句“万紫千红总是春”,是说这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光点染而成的,人们从这万紫千红中认识了春天。这就具体解答了为什么能“等闲识得东风面”。而此句的“万紫千红”又照应了第二句中的“光景一时新”。第三、四句是用形象的语言具体写出光景之新,寻芳所得。
从字面上看,这首诗好像是写游春观感,但细究寻芳的地点是泗水之滨,而此地在宋南渡时早被金人侵占。朱熹未曾北上,当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滨游春吟赏。其实诗中的“泗水”是暗指孔门,因为春秋时孔子曾在洙、泗之间弦歌讲学,教授弟子。因此所谓“寻芳”即是指求圣人之道。“万紫千红”喻孔学的丰富多彩。诗人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染万物的春风。这其实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诗。
第5篇:春日朱熹译文及赏析
春日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①,
无边光景一时新②。
等闲识得东风面③,
万紫千红总是春④。
[作者简介]
朱熹(xī)(1130年――1200年),字元晦(huì),号晦庵,婺(wū)源(在今江西省)人,进士出身,官至宝文阁待制。南宋著名的教育家,一生以讲学为主,门徒众多。他继承了“二程”的理学思想,并又有所发展。后世并称“程朱理学”。他的诗歌摆脱空洞的说教,形象鲜明,有一定的文学价值。
[注释]
①胜日:风和日丽的好日子。寻芳:到郊外春游。芳,泛指花草。泗(sì)水:水名,源出山东省东部。滨(bīn):水边。
②光景:风光景*。一时:一时间。
③等闲:随便,很容易。识得:认识到。面:面貌。
④万紫千红:形容百花绚丽多彩。
[译诗]
阳光明媚沿着泗水河畔去踏青,
无边无际的春天美景尽收眼中。
人们所到之处都感到春风扑面,
只有春天才总是百花盛开万紫千红。
[赏析]
这是描写春天风光的一首诗。诗人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到郊外去踏青,沐浴春风之中,看到满眼春*,不禁发出“万紫千红总是春”的赞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这两句写郊外踏青时所看到的情景。诗人选择了丽日晴空这样的好日子,沿着泗水河畔去郊游,看到无边无际的春天景*焕然一新,心中有说不出的喜悦。“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两句是对美好春光的不尽赞美。诗人在这里把春天写得生机勃勃,青春热烈。春天万物复苏,春天百花争奇斗艳,万紫千红,这美好的景致都是春风带来的,如果没有春风,就没有这美好的春天。赞美之中又发出理趣,别具一格。朱熹是理学大师,是儒家道统的继承人。他在这美丽的春天来到泗水之滨――当年孔子讲学的地方“寻芳”,是别有一番感受的,因此他的踏青赏春也就有了更深一层的含义。他是把孔子的学说比作春风,她博大精深,化育万物,泽被后世。这首诗寓情于景,语言清新活泼,尤其是后两句以其内涵丰富,形象鲜明,一直广为流传。
[简析]
人们一般都认为这是一首游春诗。从诗中所写的景物来看,也很像是这样。
首句“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指晴日,点明天气。“泗水滨”点明地点。“寻芳”,即是寻觅美好的春景,点明了主题。下面三句都是写“寻芳”所见所得。次句“无边光景一时新”,写观赏春景中获得的初步印象。用“无边”形容视线所及的全部风光景物。“一时新”,既写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焕然一新,也写出了作者郊游时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觉。第三句“等闲识得东风面”,句中的“识”字承首句中的“寻”字。“等闲识得”是说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东风面”借指春天。第四句“万紫千红总是春”,是说这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光点染而成的,人们从这万紫千红中认识了春天。这就具体解答了为什么能“等闲识得东风面”。而此句的“万紫千红”又照应了第二句中的“光景一时新”。第三、四句是用形象的语言具体写出光景之新,寻芳所得。
从字面上看,这首诗好像是写游春观感,但细究寻芳的地点是泗水之滨,而此地在宋南渡时早被金人侵占。朱熹未曾北上,当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滨游春吟赏。其实诗中的“泗水”是暗指孔门,因为春秋时孔子曾在洙、泗之间弦歌讲学,教授弟子。因此所谓“寻芳”即是指求圣人之道。“万紫千红”喻孔学的丰富多彩。诗人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染万物的春风。这其实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诗。
第6篇:朱熹《泛舟》翻译及赏析
泛舟(《观书有感二首》之其二)
【年代】南宋
【作者】朱熹
【体裁】七言绝句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注释
(1)艨艟(音“蒙冲”):古代战船。也作蒙冲。
(2)向来:从前。指春水未涨之时。
(3)枉费:白费。
(4)推移力:推船使船移动的力气。
(5)中流:水流的*。
译文
昨天晚上,江河里的春水顿时涨起来了,这使得大战船漂浮在水面上犹如一根羽毛那样轻了。往日少水时,多少人花费了多少力气也不曾移动巨船一尺一寸,如今好了,船可以自由自在地航行在河流当中。
赏析:
这也是一首借助形象说理的诗。它以泛舟为例,让读者去体会与学习有关的道理。诗中说往日舟大水浅,众人使劲推船,也是白费力气,而当春水猛涨,即使艨艟巨舰也如羽毛般轻,自由自在地飘行在水流中。诗中突出春水的重要,意在强调艺术灵感的勃发,足以使得艺术创作流畅自如。也可以理解为创作艺术要基本功夫到家,则熟能生巧,驾驭自如。这首诗很可能是作者苦思某个问题,经过学习忽然有了心得后写下来的。
从以‘巨舰大船’作比喻,可能是朱熹所品评的是榜书大字的创作。此诗的寓意也很深,以水涨船高则能够行驶自在,形象地比喻书法艺术创作一旦灵感勃发,则能够使书写一下子变得流畅自如,这不仅仅是书法艺术的一个本质过程,也是一般艺术创作的重要本质。当然,该诗也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理解,即朱熹看见书法作品的技艺精炼且生动流畅,品味出熟能生巧的艺术道理。
有人以为诗是形象思维的产物,所以只宜于写景抒情而不宜于说理。这有几分道理,但不能绝对化。因为理可以用形象化的手段表现出来,从而使得它与景和情同样富于吸引力。同时,理本身所具有的思辨*往往就是非常引人入胜的。(枚乘《七发》正*了这一点)因此,古今诗作中并不缺乏成功的哲理诗。朱熹是刘子?学生,他父亲朱松文才也很好。也许由于父、师的影响,他在道学中对文学的评价是比较公正的,也写出过一些富于生活气息的好诗。如这首诗当然是说理之作,写人的修养往往有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阶段。一旦水到渠成,自然表里澄澈,无句无束,自由自在。这两首诗以鲜明的形象表达自己在学习中悟出的道理,即具有启发*,也并不缺乏诗味,所以陈衍评为“寓物说理而不腐”。
《泛舟》所蕴含的道理属于美学原理范畴,说理角度是创作美,这种美学原理是带有一定普适*的。
作者简介
朱熹(1130——1200)是南宋的著名思想家、哲学家和教育家,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字元晦。祖籍婺源,生于尤溪,长于建州,从师五夫,讲学武夷,结庐云谷,授徒孝亭,葬于唐石。他广注典籍,对经学、史学、文学、乐律乃至自然科学等都有不同程度的贡献,给后人留下浩如烟海的著述。他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融汇儒、释、道诸家而建构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对*文化和人类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学术成果,“致广大,尽精微,综罗百代”,深得历代文人推崇和历朝皇帝褒奖封号。后人尊他为“朱文公”,评价他为“理学正宗”,是继孔孟之后的第三圣人。他一生致力倡兴教育,先后创办了考亭、岳麓、武夷、*等多所著名书院,培养了数以千计的门生,对创建*古代文明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
- 描述放风筝的古诗[新版]
-
2024-04-06 04:28:01
-
- 李白写的春天的古诗
-
2024-04-06 04:25:15
-
- 《使至塞上》古诗赏析及注释
-
2024-04-06 04:22:30
-
- 李白诗歌的美学特征
-
2024-04-06 04:19:43
-
- 《山居秋暝》全诗翻译赏析
-
2024-04-06 04:16:56
-
- 题都城南庄诗出处作者及翻译赏析
-
2024-04-06 04:14:10
-
- 表白的古诗
-
2024-04-06 04:11:24
-
- 诗中有鸟字的古诗名句
-
2024-04-06 04:08:38
-
- 关于夏天的古诗大全
-
2024-04-06 04:05:51
-
- 描写爱情的现代诗
-
2024-04-06 04:03:05
-
- [骆宾王的诗有哪些]骆宾王的诗有哪些
-
2024-04-06 04:00:18
-
- 《采莲子菡萏香连十顷陂》古诗
-
2024-04-06 03:57:32
-
- 《赠别两首》古诗译文及赏析
-
2024-04-06 03:54:45
-
- 珍惜时间的古诗句50句
-
2024-04-06 03:51:59
-
- 赞美小草的古诗
-
2024-04-06 03:49:12
-
- 古诗《江南逢李龟年》原文附赏析
-
2024-04-06 03:46:26
-
- 呼兰河诗歌
-
2024-04-06 03:43:40
-
- 杜甫的四句古诗有哪些
-
2024-04-06 03:40:54
-
- 优美的现代短篇诗歌大全
-
2024-04-06 03:38:08
-
- 经典现代诗歌推荐: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
2024-04-06 03:3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