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石灰吟》原文附赏析

2024-04-06 07:00 来源:蝴蝶网名网 点击:

古诗《石灰吟》原文附赏析

诗文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一作:千锤万击出深山/千鎚万击出深山)

(一作:粉骨碎身全不惜/粉身碎骨浑不怕/粉身碎骨全不怕)

image.png

明代:于谦

译文

经过千锤万凿从深山里开采出来的石头,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

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只要把高尚的节*留在人世间。

注释

石灰吟:赞颂石灰。吟:吟颂。指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千锤万凿:无数次的锤击开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千、万:虚词,形容很多。锤:锤打。凿:开凿。

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若:好像、好似;等闲:平常,轻松。

浑:全。

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又比喻高尚的节*。人间:人世间。

赏析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的决心。

作为咏物诗,若只是事物的机械实录而不寄寓作者的深意,那就没有多大价值。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

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次句“烈火焚烧若等闲”。“烈火焚烧”,当然是指烧炼石灰石。加“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似乎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第三句“粉身碎骨全不怕”。“粉身碎骨”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全不怕”三字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至于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

于谦为官廉洁正直,曾*冤狱,救灾赈荒,深受百姓戴。明英宗时,瓦剌入侵,明英宗被俘。于谦议立明景帝,亲自率兵固守*,击退瓦剌,使*免遭蒙古贵族再次野蛮统治。但英宗复辟后却以“谋逆罪”诬杀了这位民族英雄。这首《石灰吟》可以说是于谦生平和人格的真实写照。

第2篇:古诗石灰吟诗句赏析

本日,在教学《古诗两首》这一课时,我尝试着将两首古诗——《石灰吟》、《墨梅》融合在一起,作为一个团体举行教学。具体的教学计划如下。

一、读诗。

石灰吟原文

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猛火焚烧若轻易,

粉身碎骨全不怕,

要留明净在人世。

[编辑本段]

石灰吟原文(二)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猛火焚烧若轻易。心累了的句子表达心累的句子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青白在人世好词好句

一、自由读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出诗的节奏。(细致诗中前鼻音的字较多)

二、引导学生在书中讲明诗意。

二、指名读,分组读,齐读。(细致激发学生读诗的兴趣)

二、解诗。古诗石灰吟的诗句

一、自由读诗,结合文中的彩图,试着理解诗意,提出不理解的题目。

三、引导学生提出本身的题目,教师举行归结梳理。“若”、“轻易”、“吾”、“清气”、“满”、“乾坤”的意思理解是重点题目。

二、引导学生在书中讲明诗意。

第3篇:古诗《竹石》原文附赏析

诗文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坚劲一作:韧)

清代:郑燮

译文

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

经历无数磨难和打击身骨仍坚劲,任凭你刮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

注释

竹石:扎根在石缝中的竹子。诗人是著名画家,他画的竹子特别有名,这是他题写在竹石画上的一首诗。

咬定:比喻根扎得结实,像咬着青山不松口一样。

立根:扎根,生根。

原:本来,原本,原来。

破岩:裂开的山岩,即岩石的缝隙。

磨:折磨,挫折,磨炼。

击:打击。

坚劲:坚强有力。

任:任凭,无论,不管。

尔:你。

赏析

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是一首赞美岩竹的题画诗,也是一首咏物诗。开头用“咬定”二字,把岩竹拟人化,已传达出它的神韵和它顽强的生命力;后两句进一步写岩竹的品格,它经过了无数次的磨难,才长就了一身英俊挺拔的身姿,而且从来不畏惧来自东西南北的狂风的击打。郑燮不但写咏竹诗美,而且画出的竹子也栩栩如生,在他笔下的竹子竹竿很细,竹叶着*不多,却青翠欲滴,兵权用水墨,更显得高标挺立,特立独行。所以这首诗表面上是写竹,实际上是写人,写作者自己那种正直、刚正不阿、坚强不屈的*格,决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的高风傲骨。同时,这首诗也能给我们以生命的感动,曲折恶劣的环境中,战胜困难,面对现实,像在石缝中的竹子一样刚强勇敢,体现了国者的情怀。

它还是一首托物言志的诗,托岩竹的坚韧顽强,言自己刚正不阿、正直不屈、铁骨铮铮的骨气。

这首诗的语言简易明快,却又执著有力,具体生动地描述了竹子生在恶劣环境下,长在危难中,而又自由自在、坚定乐观的*格。竹子在破碎的岩石中扎根,经受风吹打,但它就是“咬定青山不放松”。一个“咬”字,写出了竹子顽强的生命力和坚定的信念。最后一句中的一个“任”字,又写出了竹子无所畏惧、慷慨潇洒、积极乐观的精神风貌。总体描写了竹子、以及作者的高风亮节。

第4篇:石灰吟-古诗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注释]

   吟:吟颂。

   千锤万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锤,锤打。凿,开凿。

   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

   浑:全。

   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又比喻高尚的节*。

[译诗、诗意]

   (石头)只有经过多次撞击才能从山上开采出来。它把烈火焚烧看成平平常常的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此诗因反映了诗人廉洁正直的高尚情*而脍炙人口。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的决心。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表达自己要和石灰一样,不怕艰难、不惜牺牲、坚守清白,决心在艰苦中磨练,坚守清白,准备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的不平凡抱负

第5篇:石灰吟古诗

<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只留清白在人间。

注释:

1、石灰吟:赞颂石灰。吟:吟颂。指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2、千锤万凿:无数次的锤击开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千、万:指撞击次数多,不是实指一千一万。锤,锤打。凿,开凿。

3、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若:好像、好似;等闲:平常,轻松。

4、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又比喻高尚的节*。人间:人世间。

译文:

(石头)只有经过多次撞击才能从山上开采出来。它把烈火焚烧看成平平常常的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赏析: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的决心。

作为咏物诗,若只是事物的机械实录而不寄寓作者的深意,那就没有多大价值。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

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次句“烈火焚烧若等闲”。“烈火焚烧”,当然是指烧炼石灰石。加“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第三句“粉身碎骨浑不怕”。“粉身碎骨”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浑不怕”三字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至于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

于谦为官廉洁正直,曾*冤狱,救灾赈荒,深受百姓爱戴。明英宗时,瓦剌入侵,英宗被俘。于谦议立景帝,亲自率兵固守*,击退瓦剌,使*免遭蒙古贵族再次野蛮统治。但英宗复辟后却以“谋逆罪”诬杀了这位民族英雄。这首<石灰吟>可以说是于谦生平和人格的真实写照。

第6篇:石灰吟的诗意_石灰吟古诗翻译赏析_作者于谦

<石灰吟>作者是明代文学家于谦。其全诗如下: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前言]

<石灰吟>是明代民族英雄、*家于谦的一首托物言志诗。这首咏物诗,采用象征手法,字面上是咏石灰,实际借物喻人,托物寄怀,表现了诗人高洁的理想。整首诗笔法凝炼,一气呵成,语言质朴自然,不事雕琢,感染力很强;尤其是作者那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大无畏的凛然正气更给人以启迪和激励。

[译文]

(石头)只有经过多次撞击才能从山上开采出来。它把烈火焚烧看成平平常常的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鉴赏]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的决心。

作为咏物诗,若只是事物的机械实录而不寄寓作者的深意,那就没有多大价值。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

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次句“烈火焚烧若等闲”。“烈火焚烧”,当然是指烧炼石灰石。加“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第三句“粉身碎骨浑不怕”。“粉身碎骨”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浑不怕”三字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至于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

于谦为官廉洁正直,曾*冤狱,救灾赈荒,深受百姓爱戴。明英宗时,瓦剌入侵,明英宗被俘。于谦议立明景帝,亲自率兵固守*,击退瓦剌,使*免遭蒙古贵族再次野蛮统治。但英宗复辟后却以“谋逆罪”诬杀了这位民族英雄。这首<石灰吟>可以说是于谦生平和人格的真实写照。